
近期,游戏股迎来多轮上涨,这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游戏行业的复苏。那么,在2025年的上半年,游戏行业复苏的“含金量”几何?
从陀螺君统计的财报数据来看,80家上市游戏公司中,50家游戏公司实现盈利,12家成功扭亏为盈;尽管仍有18家公司处于亏损状态,但其中5家的亏损正在收窄。与去年同期相比,行业整体业绩有了显著的改善。
中国音数协发布的《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再创新高。不过,在陀螺君看来,游戏行业正在面临周期性的变化,在回暖的节点上,头部厂商稳坐钓鱼台,部分中小厂商仍在生死线徘徊。当然,这一转变过程中,某些「新的增长点」正在到来……
5成营收上涨,超7成盈利,强者恒强
今年上半年,游戏公司营收格局较为稳定。约50%公司营收正向增长,腾讯、网易、巨人网络、完美世界、吉比特小幅上涨,飞鱼科技营收翻3倍,ST华通(世纪华通)、B站(哔哩哔哩)、赤子城科技等营收增幅超过60%。
从其他个体经营来看,游戏营收在10亿元以上企业,如腾讯、网易、世纪华通、B站、中国儒意、心动公司等收入增幅明显。并且多数企业的增长依靠的不仅是长青产品,还有爆款新品,甚至后者才是引领收入增长的命脉。
腾讯上半年凭借《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经典游戏以及《三角洲行动》等新游,游戏收入大涨23%至1187亿元。如此大体量的公司两位数的增速,可见其强劲实力。
网易依靠《梦幻西游》《第五人格》的稳定流水以及《漫威秘法狂潮》《界外狂潮》在北美地区的优异表现,成功实现营收及净利润的双增长。
相比之下,游戏收入大涨93%,净利润飙升129%的世纪华通表现更为突出。该公司旗下《无尽冬日(Whiteout Survival)》上半年拿到了近60亿元的收入,位列全球手游收入榜第三(Mobilegamer.biz数据)。新游《Kingshot》的国服版本《奔奔王国》上线微信小游戏后,排名稳步上升,有机构预测,该手游+小游戏收入已超十亿元。
B站游戏收入大涨68%,净利润涨幅超100%,其增收动力来自SLG游戏《三国:谋定天下》,该游戏于2024年6月上线,是B站历史上最快达到10亿流水的游戏。B站笃定其至少有5年以上生命周期。据悉,该游戏年底上线繁体版,明年出海,又将推动B站收益持续增长。
中国儒意与心动公司也不例外,前者收入增长依赖于《仙境传说:爱如初见》《世界启元》以及《群星纪元》。据悉,《群星纪元》上线后即跻身iOS畅销榜前十、首月流水突破1亿元;后者凭借《出发吧麦芬》《心动小镇》《仙境传说M:初心服》等实现游戏收入增长39%,净利润大涨268%。
还有不少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扭亏为盈。例如完美世界上半年通过《诛仙世界》《诛仙2》等新游,成功扭亏,净利润达5.03亿元;冰川网络凭借销售费用率的大幅下降,以及投放策略的调整成功将净利润拉向上扬曲线。
飞鱼科技也成功地通过加码小游戏,实现游戏收入及净利润增幅大涨300%。期内,公司「模拟经营+肉鸽塔防」双端游戏《一步两步》,小游戏版本上线后常居微信小游戏畅销榜中前列,为飞鱼科技赢得了不错的收益。要知道该公司去年还处于亏损状态,今年上半年就已逆风翻盘。
产品断档,新品表现不及预期成营收下滑主因
游戏行业的回暖,并不意味着企业都能坐等水涨船高。过去半年,还有约50%游戏公司营收同比下滑,其中典型的有三七互娱、神州泰岳、掌趣科技、ST中青宝、多牛科技等。这些企业营收增幅下滑多数因产品“青黄不接”,或新品表现不及预期。
三七互娱游戏营收较去年同期出现了8.26%的下滑,达84.1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0.72%至14亿元。其业绩变动主要是游戏产品所处生命周期不同影响。
期内该公司运营的《英雄没有闪》《时光大爆炸》等新游戏产品多处于引入期,导致收入端承压。同时,《寻道大千》《霸业》等数款上线超过一年的产品流水相较于2024年同期自然回落。另外,三七互娱销售费用高企,尽管同比下降17.73%至44.1亿元,但仍占总营收比重51.97%。
同三七互娱一样受产品周期影响的还有神州泰岳。该公司上半年营收及净利润双双下滑,游戏营收同比下降16.41%至20.27亿元。
其游戏业绩表现疲软的原因在于两款主力产品《Age of Origins》《War and Order》用户数据与流水均呈下滑趋势,这两款游戏上线至今已有6年、8年,产品周期有限,收入自然下滑。
在此情况下,神州泰岳的两款新游《Stellar Sanctuary》《Next Agers》还正处于初步成长阶段。因此,如何迭代“常青树”并推出新爆款,成为神州泰岳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产品青黄不接”的问题,还出现在掌趣科技、ST中青宝等企业身上。掌趣科技上半年游戏下降23.44%至3.58亿元,主要是产品生命周期进入尾声、流水快速收缩,而新产品尚未上线,未能形成接力。旗下《一拳超人:最强之男》《拳皇98终极之战OL》《全民奇迹2 》三款游戏,上线时间最早的已近十年,最近的也上线4年。
ST中青宝也因旗下《抗战》《亮剑》进入流水收缩期,而新推的塔防IAP小游戏《守住那座塔》还处于推广期,并未形成显著收入,据悉,《守住那座塔》上半年流水达397万元,推广营销费用占流水70%。
在这其中,游戏收入减幅最为明显的当属多牛科技,该公司游戏收入下滑达到85%,净亏损扩大至0.33亿元。对此,多牛科技也在财报中直言,已投入所有资源开发新游。
企业的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于中小游戏公司而言,只要新品足够优秀,就能迅速拉动增收。特别是在行业整体回暖节点上,新品终究还是企业增收的最重要的底牌。因此,完美世界、吉比特、中青宝等游戏公司也在财报中强调新品储备的丰富。
2成企业亏损,因战略失误或投入大于产出
80家上市游戏公司中,有18家面临亏损,昆仑万维以亏损8.55亿元居首,中手游次之。
上半年,昆仑万维的净利润同比下滑110.90%,亏损扩大到8.59亿元,远多过其余17家公司。而其亏损的最大原因就是公司在AGI与AIGC布局上过于激进。
昆仑万维主营游戏业务近两年被不断边缘化,2025年上半年其游戏+闲徕社交娱乐平台的收入共计才3.9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36%。社交、短剧、广告业务收入虽有增长,但难抵AI业务的巨大投入。
财报显示,昆仑万维2024年的研发费用达15.4亿元,同比增长近60%,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研发投入又达到了7.98亿元,加码力度不减。此外,昆仑万维的销售支出也颇高,今年上半年销售投入达到18.27亿元,同比增长95.57%。高昂的研发与销售支出拖累其利润表现。
与之不同,中手游的亏损多来自游戏内部。财报指出,中手游的亏损主要是由于2025年1月上线的新游戏《春秋玄奇》及于2025年2月上线的《仙剑世界》在报告期内产生了较多的营销推广费用,及针对《仙剑世界》游戏的研发团队和中手游组织架构优化产生了较大的一次性裁撤费用,以及撇销部分合同到期的预付款项和投资企业经营表现欠佳导致的金融资产减值所致。
尽管面临挑战,中手游在海外业务与小游戏板块却实现了显著增长,2025年上半年,中手游海外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2.35亿元,同比增长33.2%,《斗破苍穹:无双》《牛头人GO》《斗罗大陆:史莱克学院》贡献不错收益。
另外,中手游在小游戏板块同样表现惊艳,《春秋玄奇》上线三个月内累计流水过亿元,《凌霄战纪》《消个锤子》《全民枪神:边境王者》等小游戏也在持续贡献增量收益。
这两家公司之外,搜狐、ST凯文、ST中青宝、*ST大晟、多牛科技、汤姆猫等也处于亏损状态。其中,ST凯文已经连续4年中报爆出亏损。
说到底,这些公司亏损原因一方面是因自身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还是受游戏生命周期的影响。一来,企业缺少新品或者长线运营的产品支持力度减弱,处于需要耗费人力和时间研发、营销、引入新产品的阶段;二来部分厂商瞄准AI、小游戏,加大了研发的投入力度。
小游戏+AI,下一个竞争点?
从今年企业业绩来看,大部分游戏公司的营收及净利润增长的关键在于爆款+小游戏+AI。据陀螺君不完全统计,80家上市游戏公司中,就有7成在财报中明确提及小游戏布局,并且有部分已经通过小游戏成功逆袭。
三七互娱在财报中提到“将紧跟小游戏发展趋势”,今年该公司发行的两款游戏《英雄没有闪》和《时光大爆炸》在1月和2月先后登陆微信小游戏平台,在微信小游戏畅销榜最高排名分别是第一和第四。
巨人网络也在财报中表示,旗下《原始征途》在1月份正式上线小游戏平台并开启二次推广,首月新增用户586万,上半年累计新增用户2000万,今年月均流水保持在1亿元。
中手游则指出小游戏业务版块是其2025年重要的业务增长点,1月份推出的小游戏《春秋玄奇》上线三个月累计流水过亿,并预计在2025年内开始回收利润。下半年上线的10款产品中,有3款产品是小游戏或包含小游戏版本。
星辉娱乐也在财报中指出全面落地小程序游戏的战略布局。据悉,该公司营收最高的两款产品均为小游戏产品《仙境传说:破晓》和《侠客行侠录》。
在成本端,AI也成为游戏厂商“降本增效”的最佳辅助手段。如游族网络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游戏测试工具可实现70%测试用例自动生成;AI素材生成工具使广告投放素材生产效率提高3倍至5倍;翻译工具累计降低本地化成本达80%。
三七互娱通过AI技术辅助生成的2D美术资产占比已超80%,上半年每季度可产出超50万张图片;在3D生成方面,AI辅助生成的角色和道具模型占比超过30%。
总的来说,2025年上半年的游戏行业,在整体回暖的表象下,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小游戏的爆发式增长、AI技术的高投入与高风险、新品与长线运营的博弈,共同勾勒出行业发展的新图景。
一方面,头部厂商凭借IP储备、技术积累与多平台布局持续领跑,中小厂商则依靠精准的产品策略和小游戏红利实现逆袭。另一方面,战略选择的差异导致企业业绩显著分化:押注AI者面临短期亏损,专注产品者依靠爆款站稳脚跟。
未来,行业竞争将更聚焦于“内容+技术+生态”的协同能力。小游戏仍会是重要的流量与收入抓手,而AI在降本增效、内容生成等方面的潜力尚未完全释放。能否在快速迭代的市场中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投入,将成为企业能否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下载「陀螺科技」APP
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