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11月20日,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据悉,本届文博会有1500家参展单位,涵盖各类文娱内容,再次展现了各厂商在文化产业最新的布局,挖掘着文化赋能的可能性。
游戏作为当今文娱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肯定也不能缺席。如恺英网络等一批国内头部厂商,都在本届文博会上带来了自己的思考。尤其是对“如何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这个近年游戏圈内颇为热衷的命题上,给出了全新解答。

那么今时今日,我们再透过游戏行业去看非遗文化时,应该抱以怎样的新视角呢?
近期,游戏陀螺就与恺英网络市场部总经理舒晨开展了一次对谈:对于有能力、有视野的游戏厂商而言,非遗文化联动可能已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战略板块了——因为游戏早就不再止步于娱乐领域,而正面向未来承载着很多超出我们预期的“文化价值”。
展台特色:以“集团军”形态承载文化内涵
今年文博会上恺英网络展台最显眼的点在于,官方并没有局限于单款产品,而是将旗下各个类型的游戏IP与非遗技艺跨界联动的成果,做了一次集中展示。
恺英旗下多款知名产品如《蓝月传奇》、《三国:天下归心》都与相应的非遗文化内容做了结合,并将与非遗大师共创的艺术品带到了现场——展品中还有好几件首次亮相的孤品。
比如《蓝月传奇》和侗族木构营造技艺大师合作的,由2.8W零件组成的“龙城沙巴克”建筑模型就是首次对外展出。《三国:天下归心》和扬州剪纸国家级非遗大师合作的宽2米的“三国鼎立”剪纸作品也是首次曝光。
.jpg)
配合这些珍贵的非遗文化展品,恺英还颇具匠心地将展台打造成了一个“国风博物馆”。
因为恺英本次在文博会上不仅展出非遗作品,更在展厅内播放定制联动纪录片影像,让观众可以在中式亭台的优雅环境之中沉浸式感受游戏+非遗文化的魅力。
从博物馆式陈列在科普、审美层面的专业水准看,恺英为广大观展者系统性地解读了非遗背后的历史、技艺与工匠精神,有效引导着观众对于非遗文化内核的理解。
在行业定位层面,恺英也在着力尝试树立一个标杆,证明游戏公司可以以极高的文化敬意和专业素养,成为传统文化的“专业转译者”和“沉浸式展陈设计者”。
.jpg)
在谈及为什么要以这么高的规格和产品覆盖范围去推进非遗合作时,舒晨表示除了常规的单个联动项目,当下还要以更系统的矩阵去承载、表达非遗文化的厚重感。
“我们选择以集团军的形式,通过《蓝月传奇》、《三国:天下归心》、《百工灵》、《岁时令》等风格各异的IP矩阵与多项非遗技艺展开深度合作。这种规模化、体系化的合作模式,能够向行业与社会清晰地表明:游戏产业的价值早已超越娱乐本身。我们旨在构建一个‘文化赋能’的良性循环,让传统不再遥远,让游戏更有内涵。”
另外也能看到恺英在非遗文化与游戏融合的呈现中,已形成了相当可观的文化产业赋能力量。
今年文博会上主推的非遗合作,以专题、纪录片、联动衍生品等形式,通过游戏、玩家社区、玩家群,大幅提升了用户对非遗文化及各地域文化的兴趣及了解。而与杭州的王星记、西子问,景德镇瓷器等各地文旅品牌的合作中,也达成了多元成果:既为他们的产品增加了IP属性,也是在助力这些文旅品牌更为年轻化。
.jpg)
恺英自身更是孵化出了不少主打传统文化传播的IP。
包括24节气拟人的IP《岁时令》和非遗传统手工艺IP《百工灵》,都用包括动画、漫画、网络文学在内的各种载体进行着文化传递。经典游戏IP《传奇》,也在尝试把网络游戏延伸到更多文化产业的模块中,像影视方面有蓝月大电影,还有小说《蓝月纪元》、短剧《热血年代》等作品。
尤其作为《传奇》重要生态平台的996传奇盒子,据悉来年还将着力规划更多非遗专题内容,发挥成熟玩家社群的触达优势,让非遗魅力得以高效传播。
显然,文化融合板块可以挖掘和想象的空间还很大——但在具体的内容产出上,又有什么方法论呢?
联动模式:以IP内核为准开启共创,不搞“拉郎配”
说实话,这些年关于游戏与非遗文化结合的实践并不少,但其中效果的差距却颇为明显,并非所有结合项目都能达成预期。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契合度”的高低。
无论传承至今的非遗文化再有美学深度和文化价值,归根结底都要从与游戏IP内核及外在表现力相符的切入点去拓展。如果生硬地将文化内容植入到游戏IP,容易产生一种“上课”的感觉,而如果只是敷衍地用传统技艺去展示游戏元素,又很难让受众对非遗内容留下深刻印象。
只能说非遗文化联动这个命题被游戏界摸索至今,要求标准已与过往大不相同了。
对此,恺英给出的核心思路是“精神内核契合,数字语言转译”,绝不搞生硬的“拉郎配”。
比如《蓝月传奇》与侗族木构技艺结合产出的建筑模型,就将虚拟的热血情怀转化成了可触摸的工匠奇迹。其中创作核心是提炼了游戏中象征兄弟情谊与荣耀的“龙城沙巴克”,将其磅礴、坚固的特质,与榫卯技艺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历经千年的结构美学高度融合而成。
.jpg)
再比如《三国:天下归心》与扬州剪纸。
要表现三国时代英雄辈出的气韵,就需要找出一种能刻画“神韵”的艺术来做呈现。官方在筹备期间为此调研了很多地区的剪纸技艺,后来综合两方面考量才最终选择了扬州剪纸。
一方面扬州这个地方在三国时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东吴的重要战略据点和经济中心,很多三国迷都对这里的人文历史非常熟悉。
.jpg)
另一方面扬州剪纸以“秀、灵、雅”的特色著称,还有“以画入剪”、“线条如丝”的特质。
这赋予了这个技艺较强的艺术性和叙事性,这在表现《三国》这类人物较多、情节复杂、气魄宏大的历史题材时具有先天的优势,进而能在线条的疏密、曲直间,展现出关羽的忠勇、诸葛亮的智谋。
.jpg)
总之,恺英在非遗联动上极为注重为不同IP寻找精神内核最契合的非遗伙伴,再用数字时代的创意,激活古老技艺的生命力。
舒晨告诉我们,非遗团队在前期调研中,具体要跟哪项非遗、哪位老师合作,团队有一套明确的标准和逻辑。
具体来说就是,要么非遗文化的底蕴、精神跟IP本身特别契合,要么是它的技艺能很好地传达IP的美学风格,再或者就是它扎根于当地,本身就有很强的人文故事性。
像这次《蓝月传奇》在挑选非遗项目时,团队就从IP玩家大部分是30岁以上男性这个视角切入,专门调研他们的喜好,从这个角度看了各式瓷器。
.jpg)
为何最终锁定了“建盏”?这是因为团队了解到,建盏在古代是皇帝用来喝茶的器物,在现代也被选为金砖国礼,在东亚地区如日本甚至被奉为国宝。其自带的深厚历史底蕴和尊贵感,和《蓝月传奇》玩家在游戏中的身份地位非常匹配。
具体到盏的花纹选择上,团队挑了代表“攻沙”传奇的金色,也就是“金油滴”这个纹样,它既有尊贵感,又不失时尚。另外还特别加入了一个蓝色的麒麟纹路,这样就和“蓝月”的IP元素直接呼应上了。
不难看出,恺英在非遗合作的成品产出上,很注重以细腻的切入点去联通玩家需求、IP特色和非遗文化特质,由此整合出能从游戏IP魅力及传统文化审美等不同角度深入感受的成品。
而能达成如此效果,还少不了恺英在合作中与多位非遗大师建立起的“共创伙伴”关系。
在合作机制上,恺英并非采用简单的“甲方委托”去给非遗传承人们下订单,而是从项目构思期就邀请匠人深度参与,大家一起共创。
传承人起初或有好奇与观望,但随着《蓝月传奇》榫卯龙城沙巴克、《百工灵》黑纸扇等成功案例的传播,合作的匠人们普遍认识到,游戏IP是让传统走进亿万年轻用户视野的“超级桥梁”。他们从合作的成果中,看到了技艺传承的新可能,态度也从最初的尝试转变为积极的共创。
.jpg)
当然,将游戏创意与非遗技艺深度融合是一个漫长的共创过程。
像这次非遗团队与扬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张秀芳老师合作时,因为这是她首次尝试这么大画幅的作品,所以非遗团队与老师、与游戏研发团队在设计阶段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讨论怎么将游戏画面转化为剪纸设计稿。
最终才找到了一个既能高度还原人物原画,又能满足剪纸艺术中具有层次感的设计,在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之间寻找了一个平衡点,前后调了差不多两周的时间——非遗文化与游戏的结合,是一件非常“长期主义”的事情。
.jpg)
核心意义:从游戏厂商,到“文化价值创造者”
那么,如此卖力地迭代非遗合作路径,最终是为了达成怎样的战略目的?或者把问题拉到更广一点的维度看——非遗文化的全面融入,到底能为游戏行业带来什么?
.jpg)
舒晨告诉我们,恺英目前对非遗合作的重视程度很高,相关项目已是恺英网络塑造“有内涵、有担当、有温度”品牌人格的关键路径。
“从商业层面看,文化底蕴极大提升了IP的长期生命力与用户的情感忠诚度。从格局上看,它让恺英从一家游戏公司向‘文化价值共创者’成功转型,这也是品牌最深的护城河。”
这种转变带来的影响力,在不同用户群体身上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对玩家而言,非遗内容提供了一个熟悉又新奇的“文化入口”。他们在游戏情感之外,产生了对相关非遗技艺、地域文化的探究欲,从“游戏粉丝”转化为“文化粉丝”。
对普通观众来说,展台和作品让他们惊叹“原来游戏公司能做这么有深度的事!”这打破了他们对游戏的刻板印象,并因为对非遗作品的兴趣,而主动了解背后的IP故事,实现了文化对游戏的反向破圈。
更关键的一点在于,游戏载体在非遗传播领域,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已是效果最出众的手段。
“游戏作为Z世代的‘母语’,拥有无与伦比的渗透力和互动体验优势。”舒晨表示:“它能让玩家在《岁时令》的AI小镇里‘过着’节气,在《百工灵》的漫画里‘学习’手艺,这种沉浸式、趣味性的文化感知,是更加深入人心的。可以说,游戏是让非遗从‘被保护’走向‘被体验’、‘被热爱’的最高效载体之一。”
那这种非遗文化融合对游戏厂商而言,具有普适性吗?
关键还在于思路的转变。
像恺英网络拥有《百工灵》、《岁时令》这类直接对口的IP,非遗融合这条路确实走得会更顺畅。但对于其他厂商,合作的切入点其实也可以很多元:比如一款三国题材的游戏可以关联三国古迹文旅;一个武侠IP可以关联传统武术、锻造、医药等。
核心在于,厂商是否愿意沉下心,从自身IP的精神内核出发,找到那个情感共鸣点,而非仅将非遗视为营销的噱头。
.jpg)
面向未来:无可替代的发展路径
目前看来,对于非遗文化与游戏结合的重视程度,恺英的相关决策异常坚定——正如舒晨所言:这毫无疑问是一场深刻的“双向奔赴”与价值共赢,不可错失机遇。
从短期价值看,这种结合能为游戏IP注入文化质感,提升品牌美誉度,并带来立体的市场声量。从长期价值看,则是为整个游戏产业构建起了可持续的“文化—商业”共生生态。
它让游戏公司不仅是娱乐提供者,更是文化创新者,同时也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探索出一条依赖市场活力的、可持续的道路。
而从这些年火爆异常的文化出海命题看,非遗文化也作用显著,且不可替代。
“当外国友人在我们的展台前惊叹于榫卯龙城沙巴克的精巧或剪纸三国的气韵时,他们通过游戏IP这个全球通用的‘语言’,直观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舒晨表示:“另外我们《岁时令》、《百工灵》等IP内容在全球平台上的传播,也证明‘游戏+非遗’是文化出海的一艘‘快艇’,能绕过文化隔阂,直击人心。”
.jpg)
更值得注意的是,非遗文化与游戏的融合,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恺英将会着力探索更多、更大范围的地域文化,深挖中国非遗文化的表达可能性,借助VR/AR等AI高科技术,在非遗内容的交互性上再上一层楼,推动游戏成为“新型文化载体”,为更多产业赋能。
总体看来,游戏与非遗文化,正逐渐成为难以彼此分割的文化内容矩阵。
它们需要在长期的磨合探索中,共同找到走向下一个时代舞台的新形态。因此无论是从游戏行业观察者的角度,亦或是传统文化爱好者的立场,我们都应该对“非遗联动游戏”这个命题,保持足够的关注,期待其新阶段的发展。
下载「陀螺科技」APP
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
